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

时间:2024-03-22 21:31:28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

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式 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自读,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第 二 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放录音,出示画面)

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用一个字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美”。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几句小结。

(二)、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

2、引导结论:乐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现场出示)

(三)、体会人物的“忧”

1、过渡:

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

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释)

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

①、朗读第一段的一、二两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人迹罕至,虽然景色奇美,但过于幽静冷清,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寂寞难耐,悲从中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分不开的。

3、作者背景简介。(屏幕出示)

4、学生尝试着将情与景结合起来,解释作者心情忧伤的原因。

5、教师小结:

作者是被贬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练习:

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

景色美 乐在其中

偏 贬

远 谪

幽静冷清 触景生情 抑郁忧伤

景 情景交融 情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

6、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目标2、目标4、目标6

教学难点:

目标2、目标5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走近柳宗元

1、由唐诗导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想起了唐人李白让风儿带去对友人的安慰这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想起了曾被贬谪到(距我校仅四公里)龙标尉--现贵州锦屏隆里古城,世称王龙标的王昌龄 。(古代文人多磨难)

2、转换并引入作者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想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大家说说,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 曾巩 王安石。〉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第二环节:走近小石潭:

1、整体感知: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板书:小石潭记)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字。)

(2)、听录音朗读。

(3)、上下桌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A、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B、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为题,说说你对小石潭的印象。(静、清、绿、美……)

C、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上题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填充: 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

例: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我是从“坐潭上……悄怆幽邃”这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怪石嶙峋、 树木青葱 、群鱼戏水、水清见底 、源头曲折、 岸势崎岖…… )

第三环节:走 ……此处隐藏19007个字……概⑵凄清、冷清⑶向南⑷说出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⑵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11

【教学目标】 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课堂实录和反思】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保守喜好。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作为一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

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

生:(一齐)朗读并背诵。

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

(出示课件2)

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出示课件3)

一、走进录音棚

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

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

为坻(chí)_______ 为屿(yǔ)_______

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

俶尔(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

幽邃(suì)_______ 悄怆(chuàng)_______

师:放录音。

生:(听完后)齐读字音,并带拼音写一遍汉字,交流词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4)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会的字、词、句交流讨论。

生:(边读边结合注释)自主学习。

师:接下来,我想考一考同学们,请看屏幕。

(出示课件5)

3、理解下列每组加粗词的含义:

⑴ 全石以为底 ( )

⑵ 以其境过清, ( )

⑶ 以天下事为己任 ( )

⑴ 其岸势犬牙差互 ( )

⑵ 以其境过清 ( )

⑶ 益习其声 ( )

(讨论后)

师:(找两名学生回答其它学生补充)明确答案:由、因为、把 那、那种、驴子。

师:同学们字词理解得很好,再努力,看谁能理解了文章内容。

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不会的提出,商讨。

师:(学生讨论结束后)哪位同学愿意把自身的理解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1:解释文意(其它学生补充)。

师:同学们对文意理解得非常好,你能否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所喜欢的句子?请看示范:

(出示课件6)

二、进入探究园

1、结合文意,大胆想象,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如:第二段的“似与游者相乐”可理解为:鱼儿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底,一会儿游到你的面前吐着水泡,一会儿又游得远远的望着你,好像故意逗你呢!

(学生考虑、讨论)

师:哪个同学愿最先表达自身的见解呢?

生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可理解为:树木和藤蔓郁郁葱葱,枝叶相连,环抱着小石潭,如同一位母亲轻轻摇动着睡梦中的婴儿。

师:很好!比喻新颖。

生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可理解为:石头的底,石头的边,石头的岛屿,石头的岸,一个天然的石头盆景出现在眼前。

生3:我认为“日光下彻”中“彻”用的好,仿佛让我们感到阳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没有任何东西一样。从而更好地表示出小石潭水之清澈。

师:在描写方法上这属于哪一种呢?

生3:侧面描写。

生:(一齐)为生3的精彩回答一齐鼓掌鼓励。

师:非常好!这三名同学的考虑很具独创性。哪位同学还想再试一试?

生4:我认为“影布石上”一句也具这种功能。看起来是写鱼影,但实际上仍在表示潭水之清。正因为水清小鱼的影子才干极其清楚的“布”在石上。一个“布”字用的极妙。

生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表示了小石潭地处偏僻之地,与前面“伐竹取道”相互应。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极其幽静,幽静的能让人发生寒意。又与下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相联系。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在此基础上你能否再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学生讨论)

生1:小石潭的──清。

生2:小石潭的──静。

师:作者又是分别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两个特点呢?

师生一起交流,用课件明确答案。

(出示课件7)

2、小石潭的显著特点:

小石潭的“清”是通过(水、石、树、鱼)

小石潭的“静”是通过(四周环境、作者的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那么老师有一个不理解的问题,你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下吗?

(出示课件8)

3、作者描写了那么美的景色,开头也说“心乐之”而为什么结尾处却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1:景色虽美,但此地过于荒凉。

生2:我却认为:景色虽美,但作者遭贬,心情抑郁。

其它学生补充。

师:由此可见,人在欣赏景色时,心情是关键。心情不佳往往会触景伤怀。作者心中被贬的阴影挥之不去,抑郁之情时时体现在字里行间。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四段,体会文中的这种感情。

生:朗读、品味、感悟。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