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时间:总第1课时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口算练习。学生计算,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3)试一试。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时间:总第2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口算。7×8+3=6×6+4=5×9+7=2.用竖式计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4)归纳总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总第3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
3.归纳小结。
4.检验算式。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总第4课时
课题:练习一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
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三、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第9题、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自主归纳与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梳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借助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视练习设计的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练习题的设计具有代表性,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具体的算法,既巩固了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估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此处隐藏32122个字……
学生:可合作完成。
教师:(同上)
(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2)题。
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1)题。
(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 ) ( ) ( ) ( )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案例八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3--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图案或图案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淘气和笑笑星期天去科技馆看美展,发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出示图案或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探索新知
1、 欣赏图案
出示一组图案或图案的图片
(1)出示问题:
①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
②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
(2)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后,汇报讨论结果。
(3)总结: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生:把一个图形重复出现很多次,会很漂亮……
生汇报:1和4是旋转得到的
2和3 是平移得到的
2、3、4都是对称图形
师: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2、设计图案
提供材料:
①P25页用树叶设计
②附页2中图4,用蝴蝶设计
③自选喜欢的图形,用纸剪一幅图案,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绘制图案。
3、比一比
你认为谁设计的图案最美?美在哪里?相互说一说,选出设计较好的图案。
三、应用练习:
P24页练习题:
画对称图形中出现的错误可集体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0~41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本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和探索能力。
2闭莆粘し叫蚊婊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痹诮饩鲇朊婊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庇檬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
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姓名正方形个数(个)
面积(cm2)长(cm)宽(cm)
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cm2。
学生2:与长方形的长有关,长越长,长方形的面积越大。
学生3:不,与宽也有关,如果宽很短的话,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大。如…
…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庇酶哺堑陌旆剿鞒し叫蔚拿婊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宽(cm)面积(cm2)
ABC
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长乘宽就等于面积。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毖橹し⑾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面积是()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
(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奔扑阆旅嫱夹蔚拿婊
2蓖瓿闪废捌叩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笔导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