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重力》教案

时间:2024-03-25 08:23:37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力》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力》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第一节“弹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充分运用插图和实验,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4、经历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能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提高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手段]

让学生用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在探究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操作、记录、分析论证、交流评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注意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用具]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玩具“不倒翁”、橡皮泥、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①苹果下落 ②水往低处流 ③抛出的球落地 ④羽毛飘落) 引导提问: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讨论结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推进新课:

一、重力的由来:

1、1665至1667年间,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课件)

2、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3.2-1所示的实验(课本图13.2-1模拟引力),说说你的感受。(课件)

3、引导提问:

(1)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2)同样的,图中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4、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

5、总结:牛顿认为地面上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下落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吸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发现万有引力。

6、引导提问:怎样描述万有引力的大概内容?

学生可分组议论

结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从而得出重力概念:

7、重力(G):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8、引导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讨论。回答:地球。

学生进一步明确: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现象,如踢出的足球会落到地面、人不小心会从高处摔下等等。

9、引导提问:①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物体对地球有没有这种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地面附近物体对地球有这种作用。

②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吗?学生讨论。回答: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等到效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是因果关系而不是等价关系,因此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

10、引导想象:“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引导过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这说明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下面一块学习重力的大小。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

1、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小。

2、引导提问: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物理量有关?又是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大胆猜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说出来。

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

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等等。

学生再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把各学习小组猜想总结起来:可能跟质量有关。

3、肯定这一猜想,指出:在缺乏足够依据的情况下所做出判断称为假说,假说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实验方案(课件)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③要在竖直方向测重力。

4、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

①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②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③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课件)

学生交流G与m的比值,分析这一比值有所不同的原因。

教师引导说明:科学家们所做的大量实验表明,

这个比值约是9.8N/kg,即g =9.8N/kg。

因此,G/m=g或G=mg。

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此处隐藏21942个字……p>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4、宇航员从月球取回一块质量为2千克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这块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板书设计参考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重力》教案,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有用呢?有用的话就收藏起来吧。

《重力》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共和能的关系,推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

(3)通过对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20xx年,俄罗斯某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教师引导: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有些可以为我们利用,也有些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加主动的改造自然。从而引入新课——重力势能。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回忆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势能发生变化,很明显示重力在做功。由此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相关?

给出如下三种情况:

(1)物体竖直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2)物体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3)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让学生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对于第三种曲线运动的情况给出提示可以将曲线进行无限等分,每一份近似看成直线)。

环节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总结势能的其他种类。

《重力》教案1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题引入

确定问题

探究活动

展示结论

教学环节

我们大家先一起来看一段太空船模拟舱的片段。播放课件(太空船中人漂浮)

而我们在地球上大家都是“脚踏实地”站得很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抛出去的粉笔为什么会落回地面?

(借助地球仪)我们在地球的其它位置上抛出去的粉笔会落向哪里?

引出重力的概念。

英语:Gravity,同学们说重力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

板书:重力(Gravity )G

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施力物体:地球。

重力是力的一种,我们要从它的哪些方面研究呢?

首先同学们走进主题资源的“探究学堂”中研究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重力主题资源网站”中给出探究引导。针对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网站中给予“帮助”。

巡视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引导。

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探究的方案与结论。

教师活动

观看太空船模拟舱的片段

思考:人为什么会漂浮着?

回答:地球引力

回答:地球引力

回答:地面

回答:G

并且记忆

回答、理解、记忆

回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组内成员讨论、猜测,制定探究方案。

参考主题网站中的资源,充分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验证小组的猜测,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出结论。

演示小组的探究方案,说出探究结论。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得出: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达到学科间的综合。

知识的回顾

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结论。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意图

评价总结

在线检测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

作业

板书: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 mg(g=9.8N/Kg)

大家走进“在线检测”看看自己对重力了解有多少。

计算自己的体重

能用“弹簧秤”测量出一个苹果的“质量”?

我们知道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它的作用点是怎样的呢?

重力的作用点有它自己专属的名字:重心。那物体重心的位置在哪里呢?

播放特技:转笔;转球。

强调:这时的位置就是物体的重心。

如何找到物体的重心呢?

同学们到网站中浏览,找到卡片的重心,此外浏览、分析重心在其他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用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呢?

小短文:1.“我受到的重力”

2.“假如没有重力”

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短文。

总结

记忆

走进“在线检测”,进行反馈练习。

识记

思考

网上浏览,思考方法,了解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并且自主学习重心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学生回顾、总结,使得所学的知识具有条理性。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体验了获得知识的喜悦,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从“玩”中学,把知识充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保持学生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动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回顾,知识的回放。

综合考察对重力的掌握情况。

《《重力》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