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三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
数学三年级教案2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 ……此处隐藏20979个字……同学就大笑,一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生:可以把男同学或女同学的身高加起来,再比较。
另一学生似乎心领神会:找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比较,求出相差数,再找第二、第三个男生和女生比,最后比一比相差数的办法。
......
师:如果再请上一位女生(比平均水平稍矮一点)呢,是男同学高,还是?
生:女同学或不公平。
生:还得再叫一位男生上来。
师:如果不请男同学上来了,你觉得还有其它比较办法了吗?
同桌讨论。
生:求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
六、教学反思:
1、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即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郑毓信语)。开课这一情境的创设,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出平均数这一概念。从第一次、第二次简单的进行比较,学生一看就明白,当出现三人比较时,学生开始犯难了,有的学生觉得男生高,有的觉得女生高,有的认为一样高等,出现意见不一,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切”的办法(当然这种方法不近合理,但也是学生对移多补少的形象化解释)、求和比较的方法(这一方法为求平均数打下铺垫)、还有的学生受到“移多补少”方法的影响,想出了求相差数的方法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通过第四次身高的比较,出现不合理的因素,逐步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平均数,从而学生自发解决了求平均身高,也初步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2、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在“比身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观察、比较中迎接挑战,这样一个活动,在平时课堂中可以信手拈来的一个情境,在学生的争论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这种以情、趣开路的情境中,学生学得主动。
数学三年级教案14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2、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xx×20
(2)12×4013×7060×5080×40
3、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4、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
5、并揭示知识课题。
(1)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3)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1、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2、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数学三年级教案15内容:
第50页面积单位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预测出需要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都能比划出。但是碰上不同单位的数,学生换算已经全乱套了,有1米=100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这个,教师应多加训练。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一会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