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4-03-20 08:23:28
初中化学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一部分内容:中和反应。是在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一些性子后,又把酸和碱的反响单独列为一节,这就阐明白:一是评释中和反响的重要性,二是由酸碱中和反响的产品引出盐,切合由浅到深的了解纪律。课本通过学生的运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响,尔后又通过交换与讨论的方法了解中和反响在一样寻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亲昵了化学讲义知识与天然生活的接洽,同时又富厚了学生的将来生活。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②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②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③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②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是: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说学情: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习过程中,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因此,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知识。

三、说教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为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校的学生情况,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这样,不但使学生始终处干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学法: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实验探究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播放课件:

①向盛有无色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的溶液,烧杯溶液变红。

②再向变红溶液烧杯中滴入无色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

惊奇的颜色变化,会引起学生发出疑问;有了这"奇""疑"的问题情境,我就自然地提出了: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节酸和碱反应——中和反应。

2、引导实验,自主探究

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活动与探究(P193)。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归纳总结

①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说明了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借助FLASH动画展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过程),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课件展示酸与碱的反应方程式,请同学们总结反应的特点,反应都生成了水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盐),这类化学反应叫中和反应。

4、联系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课件展示:(让学生真正理解在人类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教师引导: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5、交流与讨论(P194)

6、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响,简朴认识了中和反响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认识了中和反响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7、课外作业:查资料,生活、生产中哪方面用了中和反响。

8、板书计划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碱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 ……此处隐藏35517个字……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尝试说说实际生活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存在怎样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77页练习题

2、巩固复习本节课所学: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书写规则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初中化学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制取氧气》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的内容。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化学#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本教材的分析,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操作;能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学生得以锻炼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逐步认识到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但是在化学基础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与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有感官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说学法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前我会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这样的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一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盛着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让学生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在试管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再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向同学提问:前后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板书):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二

我将演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我向同学提问,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中就注意些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同时我将找其它同学做修改和补充。我会给予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归纳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三

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在此同时,我将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三)巩固练习

以上是我的新授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所学的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在学生知道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然后,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归纳总结

为充分发挥学生是的主体作用,我会(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化学的方法?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做适当的引导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说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理念,秉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具体咨询铁树老师)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初中化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