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对制度操作规范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查对制度操作规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查对制度操作规范11、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医嘱应班班查对。输入电脑或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
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二次)。
(3)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楚后执行。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
对,用后要保留安瓿,以便必要时查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
3、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液有无凝块和溶血,血袋有无漏气,裂痕。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有无凝
集反应。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申请输血量。
(4)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及执行时
间。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检查。
4、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
位(左、右)。
(2)查术前用药,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是否达到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
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核对后,再将标本与病理检验单同时送检。
5、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要检查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日期。
(3)收回器械包时,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有无破损及清洁处理的情况。
(4)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指示带有无变黑及灭菌包有无湿包情况。达到灭菌要求后方可发出使用。
6、饮食查对制度
(1)床头饮食卡应与医嘱相符。
(2)病人就餐时,查对床头饮食卡与病人饮食种类是否相符,自备饮食与医嘱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对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分级护理制度
1、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2、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求
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T、P、R、BP);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3、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
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定期测量生命体征(T、P、R、BP);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求
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按常规给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求
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的病情,按常规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6、质量标准:
①床铺平整、清洁、舒适、无碎屑、无尿渍、无血迹。
②卧位舒适,符合病情和治疗要求。
③口腔清洁,妥善处理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等。
④满足饮水、排泄的需求。
⑤满足进食的需要。
⑥皮肤清洁 ……此处隐藏4020个字……外观等,准确无误后,由病区护理人员签字及接收血的时间。
3.3输血前由两名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查血交叉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3.4输血时需两人同时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
3.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3.6输血单应该保留在病历中。
4.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4.1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4.2查手术名称、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4.3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相符。
4.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查单送检。
4.6当家属面取下假牙、和贵重物品(戒指、项链、耳环等),并交由家属保管。
5.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
5.1对全部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
5.2“腕带”由住院收费处打印后患者带入病区,各病区护理人员必需经二人核对腕带识别信息与患者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佩戴,若损坏需更新时重新打印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6.查对要求
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腕带扫描查对姓名、住院号等(不包括仅以房号、床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与患者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8.完善关键流程查对措施
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对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病人身份确认制度
1.住院病人身份确认方法:
1.1住院患者带入由住院处打印的腕带,由二人核对后佩戴手腕带,接待者用PDA扫描手腕带条形码记录入科时间。医生开立医嘱后打印建立床头卡,登记清楚床号、姓名、年龄、等信息。
1.2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尾(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手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注射座位单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在任何介入治疗或有创诊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1.3所有患者均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
1.3.1佩戴腕带时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家属证实患者姓名。
1.3.2腕带上应注有患者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腕带为病人入院时由住院处电脑打印。
1.3.3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均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姓名。
1.4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身份识别工作,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信息核对。
2.手术病人身份确认方法:
2.1手术病人必须佩戴手术用腕带,腕带应填写清楚,二人核对。
2.2手术病人经由病房护士查对后送手术室,手术室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查对病人病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标记、化验单、药物、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贵重物品。
2.3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手术病人,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认。
2.4接入手术室后,病人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查对;
2.5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2.6麻醉之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师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所有手术病人都应使用“腕带”,通过“腕带”进行查对。
2.7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由手术者、护理管理制度编号HL-制度67题目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xx.9页数3修改日期20xx.7师、巡回护士、病人(清醒的病人)进行四方核对,核对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标记。确认无误后方可手术。
2.8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程序
2.8.1术前交接
手术病人由病房送至手术室,手术室门前规范交接以下内容:病人姓名、病区、床号、术前用药、术中所带用物,将第一台手术的病人送至指定手术间由巡回护士负责对手术病人的十二查,接台手术病人送到术前准备室由术前准备室护士负责手术病人的核查,急诊手术病人直接送至指定手术间。
接台手术病人巡回护士与术前准备室护士交接手术病人的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药物过敏史、术前、术中用药、静脉通道是否通畅、术中所需用物、有无假牙、首饰等。
重症病人手术室护士直接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生命体征、药物过敏史、术前、术中用药、各种管路是否通畅、术中所需用物、皮肤是否完整、有无假牙、首饰等。
2.8.2术后交接
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实施的手术、切口、各引流管、病人的皮肤、手术室带回的物品(手术室护士与复苏室、ICU护士对各交接内容进行床头交接)。
生命体征及输液由麻醉医生交接。
3.急诊科身份不明患者管理
3.1
身份确认前:
3.1.1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性别(男/女);年龄(不详);过敏史(不详)。
3.1.2
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病历号、性别等。
3.1.3对病情相对稳定的身份不明者,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或按政府规定送指定医院。
3.2身份确认
3.2.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3.2.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生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3.3、急诊科与病房、ICU病人交接流程意识清醒病人→呼叫病人姓名以确认→核对门诊病历卡及相关资料→根据病情准备护送工具、药品、物品及转运记录等→检查各个管道保持通畅并妥善固定→电话通知收治科室,简单介绍病人病情→遵嘱专人护送病人至各专科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再呼叫病人姓名